周传基的信(周传基讲电影1笔记)电影先生,
周传基先生
昨晚趁假期熬了个夜,起床有点儿晚。我没戴眼镜就从床头拿起手机刷朋友圈,突然看见周传基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当时我还不算醒过来,真的以为是眼神不好看错了,或者还在梦里。
周传基先生,于北京时间201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7年4月4日凌晨1点21分在美国芝加哥逝世,享年92岁。
原来是真的。
我并未见过周传基老先生,然而却听无数位老师讲过他的事情。俨然听成了熟人一般。他的主要理论方向是视听语言,所以他在动画领域和在实拍电影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领域同样有影响力。我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很多他的教学视频或相关文字。所以说他对我们这些动画专业的年轻晚辈也影响巨大。
下面授权分享的这篇文章,是薛燕平老师写周老的文章。文章是写于2016年,也就是去年,所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以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悼文。但这篇文章薛老师写了很多生活的细节,我相信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周老。
祝周老一路走好。
——野草
我的老师,周传基先生
文 / 薛燕平老师
周老师的辅导班
1994年我考上了北京广播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学院电视导演专业,和今天的学生一样,在校生没有不骂自己学校的。正所谓“儿子都是自己的好,媳妇还是人家的好”。总觉得自己生不逢时,羡慕嫉妒恨死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学生。
很郁闷地上了一年学,1995年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暑假,我听说北京电影学院的周传基老师办了个暑期剪辑班,便报名参加了,仿佛那样我就变成了电影学院的学生而与北广无关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与周老师的亲密接触。
记不清那个为期一个月的辅导班学费是600还是800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了,反正很贵,因为我当年在北广一年的学费才800。但是开始上课后我才发现这学费太划算了!
每天9点到17点,一周5天课,关键是句句干货啊!听得我目瞪口呆、如醉如痴,原来书还可以这样教啊?!
北京盛夏的教室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里没有空调,我们这些20出头的大小伙子坐一天都有点盯不住。而年逾古稀的周老师却西服革履打着领带地站着讲课,一说说一天(中午回家吃饭后还要再换一条领带)。我们请他坐下来讲课,他却说:“不。我就要俯视你们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你们必须仰视我。只有这样你们才懂得尊重老师。”
多年以后,当我成为老师才明白一天8课时、连续一个月不停说话意味着什么。那是会讲死人的!
面对如此大强度的工作量,周老师的法宝是——不停抽烟、喝可乐。就是那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种冰镇的大桶可口可乐,现在你明白我为何上课总拎着4.5升的农夫山泉了吧?周老师对我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连这种“不良生活习惯”都被我模仿了。他上课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没过滤嘴的“大前门”,基本是抽3-5口就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扔掉。你见过一个老师上课时手边放着一整条香烟、一排大桶可乐、满地烟头儿的吗?这哪里是抽烟,明明就是“枪战”呢。坐在“硝烟中”的我望着这一地的“弹壳”瞬间燃了!这太TMD酷了!于是我们班男生都改抽“大前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门”了,9块钱一条。当然,上课抽烟的习惯后来没有被我继承,因为九块钱一条的“大前门”停产了。
辅导班上课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而周老师的家在小西天的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里。每天下课后我们都打着“送周老师回家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的旗号再多向周老师请教一些问题。而每次走到周老师家楼下他都会说一句:“男同学欢迎到家继续讨论问题,女同学就留步吧。师母会不高兴。”
这可太符合周老师一贯放荡不羁的风格了,于是我们纷纷猜想——是不是周老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师年轻时犯过什么错误啊?坊间一直盛传周老师的前妻是老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但是到今天我也没有确凿证据。如果是真的话,那我就找到周老师为何NB的原因了。能把《西游记》导演搞定的男人还了得吗?!
周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老师租了一些对编机,给我们做作业用。其中一个训练剪辑点准确性的作业我至今印象深刻。
全班同学使用统一素材——10分钟足球赛——要求一脚球开出去1分钟内球不落地,一直在天上飞。
我剪辑的球一直由左向右在天上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飞,周老师看完后说:“你为什么不能叫球在天上画着三角、圆圈地飞呢?为什么非要一直从左往右飞呢?”瞬间我惭愧地无地自容——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一个20岁小孩竟然不如一个70岁老人的思维活跃?!必须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好好跟周老师学习!
我连续参加了3次周老师的辅导班,以至于最后一次去时周老师说:“你怎么又来了?我会的你都教你了,你再来我会有压力的。”
“没事,百听不厌。您别有压力,就当我不存在。”
“好吧,那你就不用交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学费了。”
神一样存在的周老师
我的《视听语言》课大部分教学方法与案例都是从周老师那里学来的。
谦虚地说,我只学会了周老师的1%本事;不谦虚地说,我学到了周老师的2%本事。而这1-2%的本事就足以忽悠学生6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4课时了。
我可以负责地讲,从过去到今天,周老师始终是全中国教“视听语言”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做过老师的人都明白,一门课最难教的是系统的建立。先训练啥?后训练啥?为什么要这个顺序?每一步如何衔接?如何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叫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这门课如何与另一门课顺利过渡而不产生重叠~~~~~~~周老师用其一生摸索出一整套科学的训练方法与理论体系,而我只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完全没有章法可言。惭愧,惭愧。
很多人说我讲课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跟说相声似的,那是你没听过周老师上课。随便举几个周老师上课的语录吧:
“早恋?能恋就不早!”
“中国电视台只有一档节目想说实话,那就是《天气预报》,但还老说不准。”
“你知道为什么你这篇批评电影综合论的论文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我只给你99吗?因为你还费劲心血地写满了一张纸来证明综合论的错误。如果你就交张白卷,上面写着‘电影综合论就是狗屁’!我给你100。”
别忘记周老师可比我大50岁呢!一个爷爷辈的人与孙子辈们在讲笑话方面毫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无代沟,这点太难做到了。回家翻翻你们父母的QQ聊天记录,看看他们使用的QQ表情就明白我这话啥意思了。
如果你觉得我上课跑题严重的话,那你应该听听周老师的课,那真不是一般的跑题啊。在这方面我不仅得到了老人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家的真传,并且有所发扬光大——我每次跑题基本都还能再回来,而周老师则~~~~~~~~~
教书时间越久,越发现自己与周老师很像。也许我们这一类人都会有这样的宿命吧。
周老师心直口快、骂人没商量。
我口快心直、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得罪人无数。
周老师60岁退休那年才评上正高。
我这一辈子,估计,悬了~~~~~~~~~~
作为“反面教材”的周老师
周老师是我一生的榜样,即使是他的“缺点”。
“极端”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公众对周老师的评价中。
起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初,我并没有觉得“极端”有什么不好,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不极端不成学问”嘛。“极端”的同义词是“观点独特”。
后来经历了一件事才使我意识到作为老师“极端”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周老师曾经在重庆久住,有一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次他住院了,我便和他的助手QQ询问周老师在哪家医院,想去探望一下。结果这个和我一样“深受周老师影响”的影视专业在校生竟然和我在QQ上对骂起来。
对骂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当他得知我是教动画表演的老师后便开始“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用周老师的理论”抨击“表演课根本无需开设,人人皆可演戏,戏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剪出来的”。我这暴脾气当然不能允许一个小屁孩在我面前拿周老师说事,于是我们俩火药味十足地辩论了50分钟而没有任何结果。
余怒未消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的我竟然大半夜给正在住院的周老师打电话求证究竟我们俩谁对。周老师一声不吭地听我骂完街,安慰我说:“我从没说过表演不重要,只是学生们片面理解了我的意思”。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自己本来是要打电话问候周老师病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情的,怎么变成了给人家添堵了?!我与那个助手都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但是现在怎么自己人掐起来了?这太荒唐与可笑了!
事后我去周老师的论坛里转了转,发现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刚去了下周传基的论坛,受不了了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那里的人骂国产片、骂好莱坞、骂美国电影、骂《阿凡达》、骂《盗梦空间》、骂所有商业电影。骂动画片、骂MV、骂广告片、骂各种创意视频、骂各种意见和他们不一致的人、骂所有非周传基学生拍的作品。整个论坛除了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捧周传基的外,都是在骂。”
天啊!这不是周老师的初衷啊!我们这些愚钝的学生没学到周老师的本事,“极端”倒是都学会了!
从那以后我每次给一个班第一次上课时都要先说这样一段话:“各位同学,我说的话不一定对,你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们选有用的听,没用的全当放屁。我希望你们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习惯与能力,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极端。如果全中国有很多老师像我这么上课,那没问题,你们就会有比较,谁说的对你听谁的。但是很遗憾,现在全中国像我这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么单口相声似地上课的老师不多,于是你们很容易被我外在的嬉笑怒骂所吸引而忽略了我话的本意。久而久之,你们就会变得极端。记住,大学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地方。我不希望有一天你们打着‘这是薛老师说的’旗号掐起来,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因为我干过这样的傻事,很后悔。”
我欠周老师一张火车票
1996年春节前,周老师突然给我家打电话。电话那头老人家吞吞吐吐,与课堂上那个叱咤风云的大神判若两人:“小薛啊,你能帮我个忙吗?我想买张火车票,但是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抢不到,不知道你是否有门路搞到呢?”
当时还是大三的我当然没有门路搞到如此紧俏的春运火车票,于是老人家说:“没事,没事,我再想想办法吧。”
这件事是我终生的遗憾,一直记着。如果换成今天的我,即使通宵排队我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也会去给周老师抢一张票。
多年以后,周老师去上海一所大学讲座,远在云南的我托上海的毕业生穿过整个上海市区,替我送一束花给他。
学生问我卡片上需要写什么吗?
“我欠您一张火车票”。
学生不解地问:“啥意思?”
“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没啥意思,算了,什么也别写了,再多买一桶可口可乐吧,要冰镇的。”
从1995年到今天,周老师从没走出我的视野。不管我是否关注周老师,他的新闻都会时不时地跳出来。这使我很开心,因为这说明周老师依然身体健康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精神矍铄。而我的学生们也逐渐成为了周老师的粉丝,不是我忽悠的哦,他们自己闻着味去的。
我特别想请周老师再出山写本《视听语言》教材,放在《动画馆》丛书中。但是给老人家微博私信留言了,没回复我。看看书柜里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珍藏多年的周老师著作——《广播、电影电视中的声音》、《影片读解》以及那套9VCD的《周传基讲电影》,我安慰自己道:“周老师不写就不写吧,这些宝贝才能继续升值啊。”
本来这篇文章打算在周老师走后再发出来,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但是一想,“生前不孝死后孝”有蛋用啊?!我对周老师的尊敬与感恩希望他老人家能看到。因为我深深知道老师看到学生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与肯定是无比幸福的,那种成就感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才能体会到。
周老师今年91岁了武状元苏乞儿 电影(1925年3月12日—),希望他老人家长命万岁。就冲这每天抽烟、喝酒、烫头、吃肥肉都能如此长寿,周老师就值得我们崇拜一辈子。
学生 薛燕平
2016年6月2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