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9年春节电影,最热门的非《流浪地球》莫属。

在大年初一这个全民狂欢的时点播映,本身就是显示了对这部电影的自信和期望。

上映后,热度居高不下,无论是科幻文学界,还是娱乐界,以及科普界,或者观众都在80s电影网自己的方式讨论,解读和争议这部电影。

让人回味的电影,以追寻世界的意义和人存在的价值为目标,不仅仅属于娱乐、科幻、文学和科普等领域,还属于教育领域,一定具有独特的视角折射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流浪地球》80s电影网,这样一部被称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电影,其蕴藏着的教育价值自然不容小觑。

家长在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享受科技和创意带来的饕餮大餐时,还可以做好多事。

引导孩子阅读原著,

读一读电影的“前世”

每一部热门的80s电影网电影背后,常常是一篇优秀的小说或故事,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科幻电影同样如此。

科幻电影常常与原著的情节会有很大的出入,其精神内核和关键创意却常常一脉相承,常常体现为核心设定,《流浪地球》电影和小80s电影网说的共同核心设定是,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面临生存危机,为寻得一线生机,科学家想到把地球推出太阳系的疯狂计划——“流浪地球。”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是为了“设定”的“实现”而服务,其实情节和故事都是沿80s电影网着这样的主线而发展,然而由于小说和电影本身所有的各自的表达形式、时空域限,以及电影特技的限制,各自的情节自然会有有所不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孩子对科幻电影津津乐道,这时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孩子80s电影网去阅读原著,对TA说,其实科幻小说的情节更加精彩,人物更丰富,想象更大胆.......

01 分析和比较原著和电影的不同

在看了电影,读了小说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分析和比较原著和电影的不同,尤其是情节和人80s电影网物的不同。

这样的比较是站在“设定”的前提,也就是说小说中的作者是如何建构故事结构和创作人物,向着“设定”的目标演进,与此同时电影导演也是如何借助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流浪地球》保留了原80s电影网著小说的基本框架——给地球装上发动机,驾驶着地球去别的恒星体系寻找人类安放家园的新环境,但是简化了原著小说的人物关系,刘启和家人的关系成为主要线索,孩子可以在对比式的阅读中比较、分析和演绎,提高他们的80s电影网思辨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02 为何要引导阅读“科幻类”原著?

为何要引导阅读原著?在比较之外,是为了给孩子更大程度上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钱颖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他曾说过创新元素的培养关80s电影网键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阅读科幻小说。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给孩子挑选适合他的科幻故事。科幻小说,最重要的意义,表达了人类对于未知疆域的好奇和畅想,带领读者一起畅想未来80s电影网科技的发展,带来想象力和求知欲的盛宴。

我们并不认识凡尔纳,但是读他的书,足不出户就能体验遥远的神奇冒险,他笔下的科幻世界,为孩子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与一般的小说相比,科幻小说更“烧脑”,原因在于其蕴藏80s电影网的知识更加丰富、逻辑更为严密,结构更为紧凑,这样就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要分析、综合、印证和思辨,这对于阅读者的阅读品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在选择阅读文本,评估书籍的价值和作用话,科幻小说无疑80s电影网是上佳的选择,无论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来说。

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直言:

“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0岁。”刘慈欣也坦言,他是在儿时的科学阅读体验中逐渐走上科幻写作之路,80s电影网认为好的科幻就是“在看完之后你做了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

03 《流浪地球》里的隐喻

探讨电影里的故事,聊一聊隐喻的“意义”。

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电影常常具有强烈的“意义感”,将世界和80s电影网人生的意义巧妙地融入其中。

好的科幻小说或电影,恰好二者结合起来,作品最后都落到对人类的归宿思考这一宏大的主题。

在观看电影后,家长可以适时与孩子探讨故事情节和人物:“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何种述求80s电影网?探讨了世界和人生的何种意义。”

正如刘慈欣一贯的意象:宇宙级别的灾变,人类在面对灾变时万众一心的奋斗和牺牲,面对挑战时艰苦卓绝的应对等等。

《流浪地球》的宏大意义也是如此,然而故事中的小人物也同样让人感80s电影网动非凡,影片中家庭的纠纷和情怀是宏大意义的具象和折射。

04 《流浪地球》与美国科幻大片的不同之处

我们还要记得与孩子一起分析《流浪地球》与美国科幻大片的不同之处。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常常将问题的解决80s电影网寄托在一个英雄身上。在好莱坞电影中,地球遭遇无妄之灾时,通常是两种解决方法,超级英雄解救全人类,或或者建造“诺亚方舟”带人类逃出地球。

然而,《流浪地球》里的表达家国情怀,不仅是与美国大片的差异所在,更80s电影网是打动国人内心最柔软之处的“启动键”。

拖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惊艳设定,本身便是对家国情怀的宏大设定,正应了刘慈欣那句话:“太阳死了,人还活着。”

在东方文化中,地球象征着人类全部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刘慈欣80s电影网说过:“太空旅行是一种离开本源文化去流浪的情节,如果把地球变成宇宙飞船,就有了更深的含义——我们不是在流浪,依然和我们古老的文化在一起。”

对于家国情怀的凝练和培育,在如今价值多元,繁芜纷杂的今天,对于80s电影网培养孩子的精神内核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们始终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将走向何处。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80s电影网外一个不同世界里履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里去。”

05 有一种成长叫流浪

谈论《流浪地球》电影,肯定绕不开流浪的话题。

无论是世界的发展 ,还是人的发展,其实都是一部流浪史。

人一来80s电影网到这个世界,是懵懂的,无知的,在慢慢的心灵“流浪”中,他渐渐地找到了自我,最后能够在某处安身立命,能够欣然地接受和发展自己。一个人走上“流浪”的旅途,是不断地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80s电影网的过程。

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们走那么远的路,不过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无论是世界的流浪还是心灵的流浪,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我。

有一种成长叫流浪。国外不少高中生或者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利用“间隔年”去80s电影网寻找未来生活的方向。他们一方面让自己暂时从眼下的学业或就业重压下抽离出来,以“浪迹天涯”的形式让自己成长。

哈佛大学2011年的毕业生中,高达14%的学生申请加入了美国支教的队伍,前往国内外一些较为落后80s电影网的公立学校教书。这有助于学生提升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对自我价值的构建和认同,以及对于自我的探索。

当我们的孩子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很多家长会拒绝,担心他们会有“不确定”的生活,80s电影网会承受痛苦、磨难,然而正是在磨难的锤炼中,孩子学会独自去与世界相处,独自面对生活,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灵变得越来越强大,会愈发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价值以及生活的意义。

还有,《流浪地球80s电影网》蕴涵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还有面对挑战时的勇气,遇到困难时的坚毅、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了使命的牺牲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必需的养料。

学习分析科学知识,

学一学科学的“思维”

科幻,是与科学联系起80s电影网来的,却不是真正的科学,只是对于未来科技的畅想。

无论在科幻电影还是小说里,或多或少蕴藏和包含着各种科学知识,或者能够引发阅读者去思考探究科学知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思考里面的知识。

这些80s电影网知识可以分成三类知识:

01 “实然”的知识

“实然”的知识是指那些真实客观存在的知识,或者颠扑不破的规律和事实。

在《流浪地球》中有个场景:各国救援队在接到韩朵朵的求救后,纷纷返回帮助主角一行人推动撞针,不80s电影网断赶到的救援队员形成队伍,把各自的手放在了前面队员的身上向前推。

其实真实的科学并非如此,一般情况下最后一个人的推力无法传递到前面去。就算这些力都能传递过去,那站在第一排的队员们是无法用肉身承受着和撞针80s电影网这些力!

在分析这个场景或故事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挖掘哪些物理规律,如力传递规律、牛顿第三定律等。这些定律就是“实然”的知识,真实的科学知识。

在这部电影里,孩子还可以触发诸多的科学火花,探究更多的真实知80s电影网识,如地球的构造、水循环、物态变化、地球磁场和核聚变等等知识。红巨星,引力弹弓效应,洛希极限等专有名词或术语,也是在观看电影时绕不开的真实知识。

02 “竟然”的知识

“竟然”的知识是在小说或故事中出现了“80s电影网硬核”知识,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学知识或发明。

如1927年《大都会》的视频通话,1968年《2001太空漫游》的手机、平板和AI,19880s电影网9年《回到未来2》的VR和可穿戴设备……

在这些硬核科幻小说里,我们都会惊讶地发现,科幻作品中的黑科技已经变为现实。这些知识就是“竟然”,它们竟然从纸上走到了现实,竟然从畅想变成了实际。无疑对于阅读科幻80s电影网小说的读者来说,这是最令人心潮彭拜,大呼畅然的部分了。

刘慈欣的小说为何会赢得如此赞誉,关键在于能把最疯狂的想象和最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

他发明的“降维攻击”这个概念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今这一概念在互联网界80s电影网被广泛引用。还有《带上她的眼睛》里提到的电离层飞机、传感眼镜,也都是在科技上有前瞻性的。

越是伟大的科幻小说,就蕴藏着越多,越伟大的,能够改变世界和生活的硬核科技。

《人类简史》作者曾说过:“科幻小说帮助80s电影网大众形塑了对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等新事物的理解,这些技术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

03  “超然”的知识

科幻小说和电影最大的核心在于合情合理而又天马行空的科学想象。作者或编剧在核80s电影网心设定下,为了目标达成和情节演绎的需要,会幻想出许多科技产品。

这些知识是超越现实世界和当前的科技水平,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拔高。就像在《流浪地球》中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诸多的“科技产品”80s电影网,是为了到达帮助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工具和想象。

当孩子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一定会惊讶和好奇,家长就可以与他们讨论:未来真实世界中是否有可能?他们是以现实生活中何种技术为蓝本的?人类可以如何努力到达?瓶颈80s电影网在哪儿......

儿童科学教育学习,不仅需要科学知识,还需要科学的方法、思维和精神。

科幻小说和电影,尽管表现的形式不一样,然而其蕴藏的精神和方法都一样,都提出核心假定,然后借助人性和科技两个元素,验证80s电影网和实现目标。

科学探究是什么?是提出和假设问题,然而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和验证,之后再根据目标调整方法,最后达到目标。阅读科幻小说或者说观看电影,如出一辙,其实就是科学方法的学习。

04 面对“超然”的科学幻80s电影网想,要有辩证思考

科幻的本质是幻想,这样的幻想不是空想,乱想,而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想象。

幻想一样事物很容易,但当你要幻想诸多事物,之间并不矛盾,而且还要符合小说内在的情节和人类的生存规律,这样的挑战就显而80s电影网易见了。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天文学家卞毓麟在评论《流浪地球》时不吝赞誉,极为肯定,然而也提出了“白璧微瑕”,不周全的例子: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流浪”地球,南半球始终一片漆黑。这可能反映了主创人80s电影网员的一个误解,以为地球假如停止自转,就会有半个面永远对着太阳,另半个面则陷入永远的黑夜。

其实,真正的科学不是如此,完全停止自转的行星绕太阳公转一周,行星上的每个地方都会轮番照到阳光。唯有当行星的自转周80s电影网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才会一面永远对着太阳。月球永远只是一面对着地球,正是因为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卞毓麟还提到“当然,对于这种瑕疵,我们不必苛责。”,对于科幻电影还是小说,主流的意见一直是这样:不是80s电影网科教,不妨宽容科学硬伤。

然而这并不阻碍我们去辩证地思考小说或故事内在的逻辑结构,以及考证科学知识的真伪,辩证地思考、批判性地思辨一直是科学的核心思维,也是我们在阅读科幻小说和观看电影所应持有的态度。

80s电影网者 | 上海市三林东校 党支部书郑钢

编辑 | 朱清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